交通银行官网 中国理财网 金融产品查询平台 微信公众号
本网站支持ipv6
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

未来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还存在吗? 

一、什么是稳赚不赔的“刚性兑付”

"刚性兑付"(简称“刚兑”),理财产品到期后,产品管理人必须向投资者分配投资本金以及预期的收益,而当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出现风险,或产品本身没有足够的现金价值时,产品管理人自行"兜底"处理,由产品管理人的自有资金垫付。

二、刚兑有何不好,为什么一定要打破呢?

在监管不断从严的情况下,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的讨论不绝于耳。不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抱怨称:咱们普通人,好不容易有个稳定的理财渠道,为何国家偏要打破刚性兑付呢?这岂不是堵住了百姓投资理财的渠道吗?

站在投资者的角度,最好不打破刚兑,不仅要零亏损,而且收益越高越好,最好还能随时变现。但奈何投资永远存在高收益、低风险、高流动性的“不可能三角”,这属于客观规律。

过去,在理财产品市场并不发达的情况下,不少金融机构为了增加客户黏性以及从维护自身名誉的角度出发,往往在产品亏损或者是达不到预期收益率时,会按照预期收益率给予投资者进行兑付。表面上看“刚兑”是对投资者的保护,实际上是一种危害

这样刚兑的方式,不仅背离了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特征,而且使得风险在金融体系累积,并加剧了道德风险。

当市场收益率整体上行的时候,预期收益率只能锁定固定收益,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,多出来的收益都被资产管理机构给收走了;当市场收益率下行的时候,如果还是以预期收益率给与投资者兑付,将迫使机构追寻更高的风险资产,其风险不言而喻。

人民银行等部委于20180427日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》(简称“资管新规”),明确要求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息,鼓励以市值计量所投资产。同时,为规范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统一质量标准,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,净值的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的原则,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

三、净值化是否意味着风险变大了?

并非净值化把风险放大了,而且以前刚兑时代的保本保收益产品,人为的对风险进行了扭曲,没有充分的反映投资风险,现在实行净值化管理只是进行纠偏而已。净值型理财产品的风险因素看,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一是对风险认识和评估要结合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,以及投资期限等维度,风险大or小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风险的态度,用多少时间维度来看待风险。

二是从产品本身来看,决定投资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产品投资方向,比如投资于股票还是债券,通常股票产品风险会大于债券产品和货币型产品;从资产细分角度,比如债券中,通常同一期限的利率债的风险低于信用债,到期时间短的债券风险会低于到期时间长的品种。

三是产品管理人也会影响产品的风险水平,如管理人投资水平差、投资方向发生偏差,产品可能出现亏损。

四是股市、债市、商品市场等基础市场行情,一些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也会影响产品的表现,从而影响产品的风险。

这就是净值型理财产品出台的大背景,一言以蔽之,本质上是为了我们国家的金融系统安全,国民经济向着更健康、更持续、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。理财产品净值化无论是对于监管者、对于资管机构(产品管理人),还是投资者而言,意义都十分巨大:

1.对于监管而言,净值化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,推动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,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意识。

2.对于金融机构而言,净值型产品的兴起,有利于资管机构建立真正的资产管理能力,而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刚性兑付;而资产的投资管理能力,才是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。

3.对投资者而言,净值产品有利于投资者能更好的把控风险,能够实现风险和收益的进一步匹配,从而实现风险可控下的最大收益。从当前这类产品的运行来看,投资风格较为稳健,风险等级较低;不仅如此,其收益整体水平高于同期的预期收益产品,而且净值的变化在可以承受范围之内。
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

回到顶部